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新修唐高祖碑记开宝六年七月 唐末宋初 · 扈蒙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重修三原志》卷九
昔者洪水怀山,下民方割,堙之者禹也。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顺之者汤也。
为不道,毒痡四海,伐之者武也。
隋失其驭,涂炭六合,伐之者唐也。
然则干戈揖让,步骤不同,至于应天顺人,为民除暴,其义一也。
唐之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
实天之英,实地之灵,体曦舒之至明,禀融结之元精,应符命而出,顺时运而生。
体貌多奇,乃轩皇之瑞表;
宽仁大度,即汉祖之英风。
故举义参墟,尧起唐候之比也;
陈师渭曲,武誓商郊之类也。
尚或建义宁之号,以表至公;
尊太上之称,以存大义。
然后九锡之备物,继三王之盛躅,开基御极,莫之与京。
若夫氛雾翳天,晞之者杲日;
黔黎涂地,拯之者圣人。
大业末年,群盗蜂起,大则跨州连郡,窃图王,小则斩木揭竿,攻城剽邑。
茫茫九土,尽为麋鹿之场;
扰扰群生,俱充蛇豕之饵。
乱离瘼矣,谓之何哉!
时以英武之姿,逢板荡之世,思欲救兆民之卒瘅,拯六合之横流。
濡足不辞,奋衣而起。
加以宽厚容物,则贤者为之伐谋;
明恕爱人,则勇者为之决战。
豪杰因之而景附,亿兆由之而欣戴。
故得活烝黎于焚燎,易愁怨为讴歌,允答群心,终陟元后。
自肇有书契,绵历载祀,拨乱济时之主,创业辟统之君,如之比,几何人哉?
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名辉帝箓,道综王猷,顺玄谶以天飞,耸鸿基而岳峙。
油云在上,群生钦下济之恩;
瑞日升中,六合仰无私之照。
夏禹奠山之迹,尽入四封;
罄《周官》经野之疆,咸输九贡。
颂声斯作,瑞牒争陈,日月为之贞明,《河》《洛》以之开启。
然犹若稽邃古,缅慕前芳,访坠典于石渠,感受釐于宣室。
昔膺土运,奄有瑶图,洎谷变以陵迁,遽光沉而薰歇。
矧自唐祚将,秦甸挺拔,一抔曾盗于汉陵,三月几焚于骊岫
我皇帝思延历代,泽漏重泉。
惜魏之铜台,空存旧址;
茂陵之玉碗,已出人间。
乃命授以规模,修其圮陊,仍颁宠诏,就建灵祠。
因献陵之下宫,据毕原之故地,鸠工蒇事,不日而成。
观其正殿中蹲,景福、灵光之比也;
回廊对耸,未央、建章之类也。
其像塑也,饰之以金碧丹青;
其服御也,贲之以藻火粉米。
良工尽妙,能事咸臻。
大匠之告成,命词臣以纪事。
微臣寅奉天旨,乃再拜稽首而言曰:昔唐高祖凿乾搆象,载育含灵,括地开阶,重垂大统
故能坐使一十九叶,克绍于鸿图;
三百馀年,善守其宗庙。
彼乃得之于前也。
今我宋后仪天立极,稽古临人。
苍璧黄琮,屡谨圜丘之祀;
金泥玉检,将行岱岳之封。
皇叶聿兴,人寰赐。
此乃得之于后也。
则知前圣后圣,不谋而同,以古拟今,相去何远。
《诗》曰「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又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是之谓与!
宜乎德音是降,祀典惟丰,仍植丰碑,以示来世。
敢尊睿旨,虔抒斯铭。
曰:
唐昔受命,奄有神器。
高祖奋庸,肇基文陛。
重熙累洽,绵三百祀。
宋今应运,泽流厚地。
我后握图,文经武纬。
垂裕储休,卜三十世。
伊二圣兮相望,谅于汤兮有光。
念高山之芜没,嗟舜野之荒凉。
乃构原庙,隆其栋梁。
乃洁明祀,备以萧芗。
睿眷如是,灵祇充藏。
敢载言而纪绩,期地久以天长。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七月壬子朔二十日壬申朝请大夫、行尚书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权判昭文馆、充史馆修撰判馆事柱国赐紫金鱼袋臣扈蒙撰。
按:乾隆《三原县志》卷二○,乾隆三十一年刻本。
唐末宋初 · 扈蒙
 押侵韵
五凤齐飞入翰林宋洪遵《翰苑遗事》 《翰苑遗事》:太宗时宋白贾黄中李至吕蒙正苏易简五人同时拜翰林学士承旨扈蒙赠之以诗云。)
周公谥法字诏太平兴国八年八月辛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太宗皇帝实录》卷二六
增《周公谥法》五十五字:美谥七十一字为一百字,平谥七字为二十字,恶谥十七字为三十字。
仍令翰林学士承旨扈蒙、中书舍人王祜同详定。
宋故朝散大夫尚书兵部郎中福州军府柱国河南源公墓志铭(并序至道二年十一月 北宋 · 杨世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
公讳护,字省躬河南洛阳人
唐侍中乾曜之后。
濮州刺史讳霸,曾祖也。
堂邑讳韬,大父也。
殿中丞讳崇,皇考也。
江夏县太君陇西李氏,皇妣也。
进士登第,释褐试校书郎,充彰德军节度推官,赴相帅太保罗公彦瑰之辟也。
儒行士风,蕴藉斯久;
嘉谋谠议,裨赞居多。
大理评事,充安国、镇国二府从事
洎元戎捐馆,幕罢去官,相帅、侍中韩公赟素高其名,飞章上请,转监察御史,充彰德军节度掌书记
翩翩美命,不愧当仁。
开宝初座主内翰扈公蒙重以器业,声闻于朝,太祖召见,应对称旨,诏授右拾遗,升班列也。
覃恩懋赏,累陟清华。
右补阙起居舍人库部员外郎水部、司门、兵部郎中柱国叙勋,大夫驭贵。
尝宰京县,掌邦宪,专辖关市,通理方面,运军储而将命,决狱讼以莅官。
宽猛相须,皆著丕绩。
今上继统,俊乂盈庭。
以府属旧僚,尤加异宠。
雄藩名郡,数委颁政。
所临之地,急吏缓民,观其用心,今之良牧也。
公筮仕两朝,游宧三纪,言穷文雅,性执端庄,势利不能启其衷,险易无得移其志,动静居正,进退尽忠。
方期授代旋归,推诚致主,铭功篆行,庆泽后昆。
呜呼!
善无徵,鞠凶爰降,位不称德,命也如何!
端拱二年正月六日,终于福州公府之正寝,享年六十有二。
前夫人陇西李氏,公侯茂族,婉淑巨彰,既适未归,无子早世。
后夫人恒农杨氏,󲦤绅良嗣,贞顺有闻。
妇道母仪,作范闺阃。
累封恒农广平县君,从夫贵也。
生子五人,女一人。
长曰垂范,次曰垂象,次曰垂庆,馀二子与女幼夭,惟象及庆,俄亦沦丧。
独垂范永怀罔极,虔奉襄事。
粤至道纪号,龙集丙申,十一月丁卯朔十有八日甲申,安兆于河南府洛阳县金谷乡尹村之原,以杨、李二夫人合葬,遵古礼也。
选日惟良,定方逢吉,俯玄堂而永闭,虑深谷以为陵,表墓揭铭,载旌盛烈。
其辞曰:
公生之代,帝运下武。
立身扬名,逢时遇主。
济美邦家,树风藩府。
归葬斯原,从今是古。
茔地东西阔叁拾步,南北长肆拾步。
前面衙道,东西阔□□南至八京(下缺)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三七一三。
曹武惠王彬行状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父芸,成德节度都知兵马使
幼沈厚谨愿,汉乾祐中,承父籍补牙职。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悫,甚异之,尝指谓左右曰:「此远大之器,非常流也」。
周太祖贵妃张氏,即从母。
周祖受禅,世宗致书镇帅何福进,召京师,隶帐下,从镇澶渊
及嗣位,补供奉官,擢客省副使、河中都监
蒲帅王仁镐帝戚,尤加礼待。
仁镐益恭,公府宴集,必危坐终日,未尝转眄。
仁镐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疏怠」。
显德三年,移潼关监军,就迁西上閤门使
五年,代还,奉诏赐吴越王铠甲、弓弩、鎗剑,及中吴军节度钱文奉国信
既致命,即日遽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
人趣舟追及,因与之,犹不纳,至数四。
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归籍其数,悉上送官。
世宗谓之曰:「前使浙中者,取求无厌,其辱君命;
汝独能如此廉洁,甚可嘉也。
尽以所输还之,始拜赐,分遗亲党。
明年判四方馆事,出为晋州兵马都监
刘钧盗据并、汾,晋为敌境,昼则训师,夜则巡警,以勤瘁闻。
廷璋节制平阳,颇推服之。
一日,廷璋率宾佐游郊外,方环坐笑语,会邻道王将走单介驰书诣,询于左右曰:「孰是曹监军」?
有指示之,使人以为绐也,笑曰:「岂有国亲内职,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
引进使
初,太祖典禁旅,尤器重非公事,未尝上谒,平居宴会,亦罕预,太祖奇之。
建隆二年,趣召归阙,谓之曰:「我畴昔欲亲汝,汝何故疏我」?
顿首谢曰:「臣事周室为近亲,历职禁近,安敢交结尊贵」?
上益嘉奖。
客省使,俄命与王全斌、郭进领步骑万馀攻河东乐平县,降其将王超、侯霸等千八百人,又获千馀人。
俄而贼进,悉汉兵来救,三战皆败之。
廷尉平晋军,又降静阳等十八寨
乾德初,改左神武将军内客省使
河东来攻平晋军,命郭进、张彦、陈万通援之。
未至一舍,贼遁去。
时初克辽州河东契丹五押骑六万馀来攻,又命李继勋、罗彦环、郭进、武怀节援之,大败虏骑于城下。
俄兼枢密承旨
二年冬,遣将两路伐蜀,诏马军刘光义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以都监
峡中郡县悉下,又降遂州
时诸将咸欲屠城杀降以逞,惟申令戢下,所至悦服。
太祖闻之,诏书褒美,使曰:「汝能约束将士,禁暴恤民,吾任得其人矣」。
两川平,会益州王全斌、崔彦、王仁瞻等昼夜宴,不恤军士,因而部下渔夺货财,人苦之。
屡请旋师,全斌辈逗留不发。
俄而全师雄等搆乱,复与光义破之于新繁,擒万馀人,与彦通协力剪灭。
及还京师,上尽得全斌辈事状,因面诘仁
历诋诸将为奢纵不法事,冀以自解,且曰:「清廉畏慎,不辜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乃以全斌属吏
即日授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领义成军节度
入见,上奏曰:「征西将皆以获罪,臣独受赏,何以宁处?
不敢奉诏」。
上曰:「卿有功无过,又不自矜伐,茍有纤介之累,仁岂为汝隐邪?
惩劝,国之常典,可勿让」。
六年,遣李继勋、党进率师征太原,命为行营前军马步都监,战洞过河,斩一千馀人级,夺人马甚众。
开宝二年太祖将亲征,复为前军都监,率兵先赴太原,次团柏谷,降贼将陈廷山
又战城南,薄于濠,擒夺千馀级。
太祖至城下,分置寨于四面,命主其北。
六年,检校太傅
江南李煜违诏,称疾不朝,完城垒,缮甲兵,渐失藩臣礼。
七年九月,诏马军都虞候李汉琼、判四方馆使田钦祚率兵先赴荆南,大发舟舻。
上连日幸迎春苑,登汴堤,观战棹东下。
又命潘美发步士总十馀万,水陆齐
太祖御长春殿宴饯,语曰:「南方之事,一以委卿。
慎勿暴掠生民,惟示以威令,使自归顺,不须急击也」。
十月,诏以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
分兵甲荆南,顺流而东,破峡山口寨,杀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获池州牙校王仁震、王晏、钱兴,进克池州
又战铜陵,生擒八百人,获战舰二百馀艘,连克当涂、抚城二县,驻军采石矶
十一月,又击败吴兵二万馀众,生擒伪兵马副部署杨收都监孙震,获马三百馀匹。
诏作浮梁,跨大江以济师。
等进师,破江南军数千人于新陵寨,获舰三十馀艘。
十二月,破其军五千众于白鹭洲,生擒百馀人,获战舰百五十艘。
八年正月,破其众万馀于新林港口,斩二千级,焚战舰六十馀艘。
二月,军次秦淮
吴人水陆十万阵于城下,大败之,俘斩数万计,获兵器数万,印数十钮。
浮梁成,吴人进师出禦,大败其众,获伪将卫军都头郑宾七辈、及军器万馀。
又攻其城南水寨,杀戮千馀,破数千众于白鹭洲,俘朝千计于江中。
三月,破吴兵数千众于江中,俘五百人
破关城,悉焚其庐舍,杀千馀众,溺死者又千计。
守陴者皆遁,伪天德军都知兵马使张进等九人来降。
俄又破其军二千众于淮北
六月,又破其二万众于城下,夺战舰数千艘。
八月丁德裕两浙军克润州,部送降卒数千人赴军前,卒多道亡,遂发檄招诱;
稍皆集,又虑其为变,尽杀之。
自长围金陵,历春夏至秋,凡三时,而居人樵采路绝,频经败衄,城中丧气。
李煜危迫既甚,遣其大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
太祖不知省,号令诸将,促之降。
迁延未能决,夜出锐卒数千人,构炬鼓噪,犯潘美之壁。
先是,本军列三寨,居其北,分道攻城,画其地形曲折来上,太祖指寨其使曰:「此宜深沟以自固,吴人必夜出兵来寇。
尔亟去,令曹彬自督促,并力速成之,无堕其计中」。
等昼夜督丁夫掘堑,成,果出兵来袭,驱帐下精甲依新搆拒之,人大败,破五千馀于城下,又获伪印十馀钮,杀戮殆尽。
奏至,上笑曰:「果如此」。
等率士卒晨夜攻城。
长围中,每缓师,冀归服,尚为左右所惑。
十一月,凿城将陷,又使人入谕曰:「事势如此,则所惜者一城生聚。
主能归命,策之上也」。
犹豫不决。
翌日,城陷,申严禁暴之令,兵不血刃。
与其臣百馀人诣军门请罪,慰安之,待以宾礼,请入宫治装,尽以其族归京师殿数骑待于宫门外。
既入,左右密启曰:「纵入宫,或致不测,为之奈何」?
笑曰:「煜甚愞,素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
果如言。
伪朝文武官吏,赖保全,各得其所,亲属为军士所掠者,即遣还之。
因大搜军中,无得匿人妻女。
仓廪府库,委转运使按籍检视,一不问。
师旋,舟中惟图籍衣衾而已。
以功拜枢密检校太尉、领忠武军节度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三年检校太师,从平太原,加兼侍中
八年,为弭德超所谮,出为天平军节度
旬馀,太宗悟其事,待之愈厚,俄进封鲁国公
雍熙三年,大议北伐,命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陆都部署河阳节度崔彦进为之副,内客省使郭守文都监日骑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傅潜都指挥使龙卫右厢都指挥使李延斌、神卫右厢都指挥使马正分为马步都指挥使马步军都军头范廷召文思使薛继昭为先锋,都军头田绍斌、荆罕英、宫苑使李继隆策先锋,光州刺史陈廷山隰州刺史史圭、左神武将军刘知信六宅使符昭寿押阵。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幽州西北道行营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蔚州观察使赵延溥内衣库使张昭勍、引进使董愿为都监亳州刺史蔡玉排阵使马步军副都军头韩彦卿、窦晖为先锋,曹美策先。
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定州路行营都部署蕲州刺史谭延美西上閤门使袁继忠都监
上召等,授以方略
又以忠武军节度潘美为云、应、朔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令分路进讨。
三月,破虏固安南,斩首千馀级,克其城。
又下新城涿州
戎人来援,大破其众于城南,获马五百疋,杀奚酋贺思相公
四月,又与米信破虏于新城东北,斩首二百级。
五月,与虏战,攻沟关,王师不利,馀师宵涉巨马河,退屯易州,临易水营焉。
宫苑使王继恩驰驿奏其事,上至,令分屯边城,追诸将归阙。
先是,贺令图及其父怀浦,薛继、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相继上言:「虏母专政,宠倖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遂遣、彦米信雄州田重进飞狐潘美雁门,约从齐举。
将发,上谓之曰:「潘美之师但先趣云、应,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并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
虏闻大兵且至,必悉众救范阳,不暇援山后矣」。
既而美之师先下寰、朔、云、应等州,重进之师又取飞狐灵丘蔚州,多得山后要害之地,而彬之大军亦联下州县,军势大振。
每捷奏至,上已讶进军之速,而忧虏断粮道
涿州,旬日食尽,因退师以援饷馈。
上闻之曰:「岂有敌人在前,返退军以援刍粟,何失策之甚也」!
亟遣使止勿前,急引兵缘白沟河与米信军会,按兵养锐,以张西师之势;
等尽掠山后之地,会重进之师东下,合势以取幽州
部下诸将,闻、重攻城野胜,累获其利,以为己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锋起,更相矛盾。
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涿州
虏大众当其前,且行且战,去城裁百里,二十日始至焉,频克捷。
而时方炎暑,军士乏困,粮且尽,退兵,无复行伍,为虏所蹑,遂至于败。
等至,诏鞫于尚书省,令翰林学士贾黄中右谏议大夫雷德骧、知杂御史李巨源杂治之。
、守文、潜具状违诏失律,士多死亡。
、彦违部署节制,别道回军,为虏所败。
彦圭不容军士晡食,设阵不整,致亡失军士。
遇敌畏懦不击,易服潜遁。
廷山涿州会战失期,继临阵先谋引退,军情挠惑。
刑部大理寺上言:「彬等奉辞出征,大失辎重,准律,主将守备不设,为贼掩覆,临阵先退,皆坐死」。
又下其事,工部尚书扈蒙等议,如有司所定。
素服待罪,深自引咎,责授检校太保右骁卫上将军彦进右武卫上将军右屯卫上将军,仍皆削爵,馀皆以次降黜。
四年,起检校太傅、兼侍中武宁军节度
耕籍恩加检校太尉
召还,会上元侍宴观灯,上顾,历数前朝将相,皆有评品。
徐州民数百,诣阙求还本镇,优诏褒谕。
淳化五年,徙平庐军节度
真宗嗣位,复检校太师
数月,召入拜枢密使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幸,手和药饵之,赐白金万两。
供奉医僧供蕴宿其第诊视,中使抚问。
六月卒,年六十九。
上亲临哭之恸,甚震悼,言必流涕,废朝五日。
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曰武惠
又赠其亡妻高氏为韩国夫人,录其亲族、门客、校尉,拜官者十馀人。
八月,又诏与赵普同配享太祖庭。
仁恕清慎,逊言恭色,在朝廷未尝抗辞忤旨。
博览强记,谈论,被服清素,有同儒者。
尤疏财,未尝聚蓄,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
造其门者,皆为揖客,不名下吏,每白事,不冠不见。
局量宽博,喜愠不形,未尝言人过。
平蜀回,太祖因从容问以官吏善否,曰:「臣止监军旅,至于采察官吏,非所职也」。
及固询之,惟荐随军转运使沈沦廉谨可任。
其为藩帅,遇朝士于涂,必引车避。
过市,则戒驺御,不令传呼。
北征之失律也,赵昌言表请行军法。
昌言延安还,因事被劾,未得入见,在近密,遽为上请,乃许朝。
归休闭閤,门无杂宾。
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真宗屡对近臣称叹其名德。
子璨、珝、玮、玹、玘、珣、琮。
珝娶秦王女兴平公主,至昭宣使恩州团练使
玮至彰武军节度,赠侍中
玹至左藏库副使
玘至虞部员外郎
珣至东上閤门使宜州刺史
琮今为西上閤门副使
按:《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集卷四三,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本。
谥法总论1063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六、《玉海》卷五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嘉祐六年七月,诏修礼书
十月,诏古谥法有不可用者,以属修书之吏,臣洵实典其事。
按始论谥者起于今文《周书·谥法》之篇,今文既以鄙野不传,其《谥法》之上篇独存,又简略不备。
诸儒所传又有《周公》、《春秋》、《广谥》、沈约、贺琛、扈蒙六家之书。
《周公》、《春秋》为名尤古,然条贯尤为杂乱而不精,《广谥》又疏略而不尽
沈约、贺琛纪纲粗备,然琛好加以己意,务为多而无穷。
扈蒙最后出,酌取诸家,简而不精。
六书之中,稍近古而可据者,莫如沈约
然亦非古之《谥法》,约言之详矣。
其最旧者见于《世本》、《大戴礼》,而约之时已不见于其书,徒得刘熙《乘奥》之所增广(今隋唐《志》作《帝王本纪》,《隋书》又作《来奥》,未知孰是。)
与《广谥》以为据依,不闻有所谓《周公》、《春秋》者也。
琛又因,而加之以其意。
今《周公》、《春秋》之法,往往反取琛之新法而载之其书。
王彦威、苏冕之书,因前人之法,附世人之谥,非有他也。
贾山有言:「古者圣王作谥,不过三四十字」。
蔡邕《独断》所载,亦不过四十有六。
臣受诏之三年二月,而《谥法》乃定,凡一百六十有八沈约为《谥例》,记周以来帝王公卿之谥,至宋而止。王彦威继之,至唐而止。)
贺琛之法有君谥、臣谥、妇人谥,离而为三,今取而合之。
妇人有谥自周景王之穆后始,匹夫有谥自东汉之隐者始,宦者有谥自东汉孙程始,蛮夷有谥自东汉之莎车始。
自《周公》以来,籍而记之,为三十五卷。
善者可以劝,恶者可以惧,善恶之失当者可以长叹息也。
论诸家谥法1063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六、《玉海》卷五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周公之书,文尤繁杂不经。
《春秋》次之,比周公甚简,而微为不乱。
《广谥》最简,比二书差为齐一。
沈约所取以成书,采诸家,其书最详。
贺琛因而增之,尤详备。
而皆病于无所去取。
扈蒙新书,其意妄伪,反为五家之所非笑。
本朝政要策上 其十四 史官1049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天子,动则左史书之,《春秋》是也;
言则右史书之,《尚书》是也。
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
魏晋归之著作,其后亦命近臣典其事。
后魏始置起居令史,行幸宴会,则在御座前记君臣酬答之语,又别置起居注二人。
北齐有起居省。
隋置起居舍人二人,以掌内史
唐起居之官隶于门下。
显庆中,即与舍人分隶两省,每天子御殿,则左右夹香案,分立殿下螭头之侧,和墨濡翰,皆就螭头之坳处,有命则临陛俯听,对而书之。
典礼文物、册命启奏、群臣薨免惩劝之事,悉载于起居注
季冬终,则送于史官
长寿中姚璹以为王谟训,不可使无纪述,若不宣自宰相史官无由而书。
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命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季终付于史官,即今之时政记也。
元和十二年,又委承旨宰相宣示左右起居注,令其缀录。
大和九年,诏郎、舍人准故事入阁,日赍纸笔,立于螭头,以记言动,故文宗实录为备焉。
后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学士枢密直学士修日历。
世宗陶谷之言,修明宗之制。
开宝中扈蒙为修撰,以谓内庭日历,枢密院抄录送史官所记者,不过对见辞谢而已。
宰相虞漏泄,而史官限疏远,故莫得而具也。
请言动可书者,委宰相参政,月录以送史官,使修日历,遂以参知政事卢多逊专其事。
兴国中,诏书病史氏之漏落,又以参知政事李昉专其任,而枢密院亦令副使一人专知纂述。
请每月先以奏御,乃送史官
时政记之奏御,自昉始也。
淳化之间,从张佖之请,始置起居院,修左右史之职,以梁周翰掌起居郎事李宗谔掌舍人事焉。
周翰、宗谔言:「崇德殿、长春殿宣谕论列之事,时政记记之。
枢密院事关机密,本院记之。
馀百司封拜除改、沿革制撰之事,请悉使条送,以备论撰。
月终皆送史官」。
从之。
又令郎、舍人分直崇政殿,记言动,别为起居注,每月先以奏御。
起居注奏御,自周翰、宗谔始也。
本朝政要策下 其十一 郊配1049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太祖已尊四祖之庙,郊祀以天,宗祀以帝。
太宗大统礼官以为王业所兴自太祖始,故兴国之初,天子再郊,皆天。
及欲封泰山扈蒙建白,以谓严父莫大于配天,宜以天,帝。
其后封禅之礼辍,而雍熙之郊,遂用议,学者病之。
淳化,合祭天地于圜丘,遂以宣祖、太祖同配,如永徽故事。
自此,孟春祈谷,孟冬祀神州,季秋大飨明堂,用
冬至祀昊天,夏至祀皇地祗,孟夏雩祀,用,如永泰之礼。
礼仪使苏易简所定焉。
补注神农本草总序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六、《苏魏公文集》卷六五
旧说《本草经》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艺文志》亦无录焉。
《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
《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本草」之名,盖出于此。
而英公等注引班固叙《黄帝内、外经》云:「本草石之寒温,原疾病之深浅」。
此乃论经方之语,而无本草之名。
唯梁《七录》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斯为谬矣。
或疑其间所载生出郡县有后汉地名者,以为似张仲景、华陀辈所为,是又不然也。
《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而医方兴焉。
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
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陀辈始为之编录耳。
然神农旧经才三卷,药止三百六十五种。
梁陶隐居又进《名医别录》,以三百六十五种,因而注释,分为七卷。
唐显庆中监门卫长史苏恭又摭其差谬,表请刊定,乃命司空英国公李世绩等与恭参考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种,分门部类,广为二十卷,世谓之《唐本草》。
国朝开宝中,两诏医工刘翰、道士马志等相与撰集,又取医家常用效者一百三十三种而附益之
仍命翰林学士卢多逊、李昉、王祜,扈蒙等重为刊定,乃有「详定」、「重定」之目,并镂版模行。
由此医者用药,遂知适从。
而伪蜀孟昶亦尝命其学士韩保升等以唐本并图经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蜀本草》,今亦传行。
是书自汉迄今甫千岁,其间三经撰著,所增药六百馀种,收采罙广,可谓大备。
而知医者犹以为传行既久,后来讲求寖多,参校近之所用,颇亦漏略,宜有纂录,以备颐生驱疾之用。
嘉祐二年八月,有诏臣禹锡等再加校正,臣某等亦既被命,遂更研覈。
窃谓前世医工,原诊用药,随效辄记,遂至增多,概见诸书,浩博难究。
虽屡加删定,而去取非一,或本经已载而所述粗略,或俚俗尝用而太医未闻。
向非因事详著,则遗散多矣。
乃请因其疏梧,更为补注。
应诸家医书、药谱所载物品功用,并从采掇。
唯名近迂僻,类乎怪诞,则所不取。
自馀经史百家虽非方饵之急,其间或有参说药验较然可据者,亦兼收载。
务从该洽,以副诏意。
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开宝重定本为正,其分布卷类,经注杂糅,间以朱墨,并从旧例,不复釐改。
凡补注并据诸书所说,无所刊润。
其意义与旧文相参者,则从删削,以避重复。
其旧已著见而意有未完,后书复言,亦具存之。
欲详而易晓,仍每条并以朱书,复言亦具其端,云「臣等谨按某书云某事」。
其别立条者,则解于其末,云「见某书」。
凡所引书以唐、蜀二《本草》为先,他书则以所著先后为次第。
凡书旧名「本草」者,今所引用,但著其所作人名曰「某人云」。
惟唐、蜀本则曰「《唐本》云」、「《蜀本》云」。
凡字朱墨之别,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字,间于朱字。
馀所增者皆别立条,并以墨字。
陶隐居所进者,谓之《名医别录》,并以其注附于末。
显庆所增者亦注其末,曰「唐本先附」。
凡开宝所增者,亦著其末,曰「今附」。
凡所增补旧经未有者,于逐条后开列,云「右几种臣等续添」。
凡药旧分上、中、下三品,今之续添难于详辨,但以类附见。
如绿矾次于矾石,山姜花次于豆蔻,扶栘次于水杨之类是也。
凡药有功用,本经未见而旧注已曾引据,今之所增但涉相类,更不立条,并附本注之末,曰「续附」。
如瓦苔附于垣衣,燕覆附于通草,马藻附于海藻之类是也。
凡旧注,出于陶氏者,曰「陶隐居云」;
出于显庆者,曰「唐本注」;
出于开宝者,曰「今注」。
其开宝考据传记者,别曰「今按」、「今详」、「又按」,皆以朱字别于其端。
凡药名本经已见而功用未备、今有所益者,亦附于本注之末。
凡药有今世已常用而诸书未见、无所辨證者,虑其传闻非审,亦所不载。
如葫芦巴、海带之类,当别为图经以详著之。
旧药九百八十三种,续添八十二种,附于注者不预焉。
新定一十七种,总新书一千八十二条,皆随类粗释,推以十五凡则,补注之意可见矣。
旧著开宝、英公、陶氏三序皆有义例,所不可去,仍载于首篇。
臣等所被校正诏书曰《神农本草》,今既成书,因以题篇,不复加别号云。
题旧五代史八韵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三
上氶唐室下开宋,五代兴衰纪欲详。
旧史原监薛居正宋开宝中诏修五代史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刘兼李穆李九龄同修宰相薛居正监修书成凡百五十卷其后欧阳修别撰五代史记七十五卷藏于家修殁后官为刊印),新书重撰吉欧阳。
泰和独用滋侵佚(欧史既出遂与薛史并行当时以薛史为旧史欧史为新史至金章宗泰和时始诏学官专用欧阳史于是薛史遂微元明以来传本渐就湮没),永乐分收究未彰(永乐大典虽载其文然割裂淆舛已非居正等篇第之旧)
四库蒐罗今制创,群儒排纂故编偿(因校四库全书词臣等于永乐大典各韵所引薛史甄录条系得十之八九复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通鉴考异五代会要契丹国志壮梦琐言诸书以补其缺并参考新旧唐书东都事略宋史辽史续通鉴长编五代春秋九国志十国春秋及宋人说部文集并碑碣尚存者以资辨證卷帙悉符原书而考核更加详备)
残缣断简研磨细,合璧连珠体裁(去声)良。
遂使已湮得再显,果然绍远藉搜旁。
两存例可援刘煦(书成呈览馆臣请仿刘煦旧唐书之例列于廿三史刊布学官从之,专注事曾传马光(薛史文笔虽不及欧史谨严而叙事颇为详核其是非亦不诡于正司马光通鉴多采用之)
序以行之诗代序,惕怀殷鉴念尤长。
集句(按:清顾嗣立《诗林韶濩选》收本诗十绝,并有跋语:“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大夫。篇篇见寒食。”而十绝中基本与寒食无关,且贡父如为刘攽,与所集诗时代亦不相应,跋语当系伪托。) 其三 宋 · 闻人祥正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清明时节好烟光(来□),柳苑春深百草芳扈蒙
一夜汉宫传蜡烛韩翃,柳边新火起严妆王荆公